大质量恒星演化晚期的坍缩可能产生磁场高达10^14-10^15高斯、自转周期为毫秒级的中子星,即所谓的磁星。部分“昙花一现”的伽玛射线暴(GRB)可能伴随这个过程发生。国际合作Swift卫星首要科学任务就是对GRB进行巡天观测和定位,以开展多波段的联测,深入理解恒星死亡和新天体诞生的过程。
近期,邹乐和导师梁恩维教授合作,在GRB 180620A的早期X射线余辉中发现了显著的准周期振荡信号,认为这可能是新生磁星存在显著进动运动的强有力证据。他们用磁星进动模型很好地解释了该磁星进动演化特性。与引力波辐射主导或者磁偶极辐射主导磁星自转变慢相比较,他们推断该磁星制动指数更小、自转速度快速变慢,这可能是由于新生磁星磁层导致大的进动损失掉额外的能量引起的。论文以“Early Evolution of a Newborn Magnetar with Strong Precession Motion in GRB 180620A”为题,被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快报》(Monthly Notices of Royal Astronomy Society Letters)接受发表。
邹乐一直专注于新生磁星磁偶极辐射驱动暂现源的研究,已发表研究论文6篇(第一作者4篇、第二作者2篇)。此前,邹乐与导师合作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报》快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发表论文,认为GRB 101225A奇特的多波段光变曲线源于一个大质量、具有显著进动运动磁星的磁偶极辐射。该结果被美国天文学会Nova网站作为研究亮点报道(https://aasnova.org/ 2021 /12/08/revisiting-the-christmas-burst/),并获得中国天文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优秀学生口头报告奖(全部共2名)。刚被接受发表的论文是在此基础上发现更强的新生磁星进动的观测证据。
图一GRB 180620A的光变曲线和时频分析揭示的准周期信号
图二 磁星进动模型对观测数据的拟合
论文链接:https://ui.adsabs.harvard.edu/abs/2022arXiv220403210Z/abstract